欢迎进入宿迁卉木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网站


行业新闻
 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情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花卉苗木行业几个热潮背后的冷静思考

 行业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17-10-18 09:38

这两年,苗木行业显得冷冷清清,大多数业界人士都在感叹生意不好做。随着向个体消费、家庭消费的逐渐转型,花卉行业从前几年的低谷中开始缓过劲来。但从整体上看,花木行业还是不太景气的状态。 然而在不景气的现状中,几个热潮却应运而生,但在热潮背后,行业人士需要冷静思考,慎重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,不让盲目跟风的恶果再度出现。 苗木电商平台风起云涌 今年各地的苗木展会,多了不少苗木网站的展位。这些网站有的是前几年成立的“传统”网站,有的是近两年新成立的。其中,有些是独立网站,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;有些是苗木生产企业或园林绿化公司自己建立的;还有一些是传统苗木市场创办的。用“风起云涌”形容这两年出现的苗木电商平台,一点不为过。
在新成立的网站中,有的推陈出新,用新模式推广苗木;有的号称是真正的电子商务,可以进行线上交易。而一些“传统”网站还在用简单的老方式运行,展示一些供需信息,拼凑点行业新闻。在所有的苗木电商平台中,可谓“鱼目混杂”。浏览各个网站,就会发现不少网站的服务平台,大同小异,有点跟风的嫌疑。 苗木业冷清,行业人士就更希望供求信息透明、再透明,人们都想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。一个“互联网+”,使人们利用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的愿望更加强烈,这大概是近两年苗木电商平台纷纷上场的原因之一。 建立网站的各方,其目的并不完整相同。有些园林绿化公司可能是为自己探寻更多信息。但纯粹的苗木电商和大多数苗木企业、苗木实体市场,都是以赚钱为目的。
电商平台的产品是服务,创建服务型产品并不比实物产品更容易,以为电商平台赚钱容易的想法是错误的。隔行如隔山,苗木企业或园林绿化公司建电子商务网站,需要投入另外的成本和人力,以及采取完整不同的经营方式。当前行业不景气,行业人想利用网站来赚钱,不建议可取。 彩叶树种声势逐渐浩大 在今年山东昌邑绿博会上,有一个比较醒目的现象,那就是彩叶树种展示比往年增多,无论是在展馆内还是室外展区,到处可见彩叶树种展示。树种有叶色是金色的、红色的,还有紫色的。有的企业把实物摆上了展位,用漂亮的彩叶吸引人们关注,如这两年正在大力推广的“金陵黄枫”。有的在展期时不宜摆放实物,就用大幅图片来展示彩叶的美丽,如红枫、红栎、紫叶加拿大紫荆等。 有行业人士认为,在苗木业一片冷清之时,唯有彩叶树种依然水涨船高,成为很少的赢家。据了解,今年彩叶树种的销量和价格均有上涨。 随着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,单纯的绿化将逐渐转向丰富多样的彩化美化。
这是很多苗木业人士的共识。因此近些年不少苗木企业在大力开发或引进彩叶树种,近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。 从未来绿化建设的需求来看,目前彩叶树种的供应量还不够,但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彩叶树种,10年以后将会出现什么状况,不得而知。 彩叶树种流行之际,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。不少企业生产彩叶树种,大多从国外引进。从国外引进品种,成本高,还需要长时间驯化、适应市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。一旦国外的彩叶树种在几年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可能会很难解决,甚至造成损失。
企业选择彩叶树种作为发展方向时建议要慎重,如果选择了彩叶树种,较好开发市场的彩叶树种。适地适树、节水、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要求,是市场彩叶树种的较大优势,未来的彩化美化市场上,必定是市场的彩叶树种唱主角。 花海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近几年,市场各地花海兴起,从南到北、从东到西,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已建或在建的花海项目。虽然起步才几年时间,但花海项目建设一直在快速发展,各地花海如火如荼。 在云南大理,仅今年启动建设的花海项目就有5个,面积在5000亩左右。
在广州,目前在建花海项目也有7个。一些二线、三线城市也在加速建设花海项目。湖北省十堰市在建一个木本花卉花谷项目。江西省莲花县将建连片面积5000亩的荷博园,打造成荷花主题四季花海。可以列举的还有很多。 行业人士开始觉得,花海项目有点过多了,发展得有点太快了,无序竞争成为一种担忧。很多花海千篇一律,在设计思维和产品定位方面都不太成熟,种植品种很单一,都是成片的薰衣草、向日葵、波斯菊、醉蝶花、郁金香等,盈利点则主要是门票收入。 再美的花海,如果没有更多变化,没有更丰富的服务类型,也是会让游客审美疲劳的,进而影响门票收入。只有门票收入,没有更多的盈利点,花海也是难以长期持续经营的。 不仅是花卉行业人士在投入建设花海,还有许多房地产业、金融业的人士在跨界投资花海。
“占一片地,撒点苗子,花海就建成了,就有门票收入了,这个钱容易赚。”这种错误想法是造成花海大量产生的原因之一。而实际上,由花海形成的花卉旅游产业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,前期要进行细致考察、精准定位、认真规划,要形成特色,开发观赏之外的价值,才能长久持续经营。 花木行业发展至今,盲目跟风的现象时有发生。但随着产业逐步升级,在各种热潮出现的同时,行业人士建议要冷静思考,不要让“盲目跟风”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